2025-06-10 21:55:32
在“探索健康未來”論壇上,南方醫(yī)科大學深圳醫(yī)院朱翠鳳提出,肥胖患者“喝水都胖”與“食欲失控”源于腸道菌群失調。她團隊提出修復腸黏膜屏障為核心的肥胖治療方案,通過調節(jié)腸道菌群平衡改善屏障功能。朱翠鳳解釋,腸黏膜屏障損傷誘發(fā)肥胖,而食欲失控也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
每經記者|陳星 每經編輯|陳俊杰
在近日舉行的“探索健康未來”益生菌技術與產業(yè)應用技術論壇上,南方醫(yī)科大學深圳醫(yī)院臨床營養(yǎng)科主任醫(yī)師朱翠鳳提出,困擾肥胖患者的“喝水都胖”與“食欲失控”兩大難題,本質是腸道菌群失調觸發(fā)的代謝風暴。
結合腸道菌群失調在肥胖形成機制中的研究,朱翠鳳團隊提出以修復腸黏膜屏障為核心的肥胖治療方案。該方案著眼于腸道屏障功能的整體修復。通過調節(jié)腸道菌群平衡,同步改善機械屏障和生物屏障功能,為后續(xù)治療奠定基礎。
朱翠鳳提到,來求診的肥胖患者說得最多的兩句話分別是:“我喝水都會胖”以及“我一定要吃,不吃受不了”。
“很多人認為這是心理因素導致,但通過研究發(fā)現,代謝是隱藏其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其本質就是腸道菌群的失調?!敝齑澍P說。
她解釋稱,腸黏膜屏障是人體最重要的屏障,它是由腸道上皮細胞及其附屬結構構成的物理、化學和免疫屏障。而腸道內的共生微生物群(腸道菌群)構成了生物屏障,生物屏障在營養(yǎng)供應、病原防御和免疫平衡等方面支持腸黏膜屏障的功能。
但當出現長期熬夜、高壓生活或過多頻繁攝入加工食品中的化學添加劑等情況時,會損害腸黏膜;損害腸道菌群,讓條件致病菌占據優(yōu)勢,益生菌則被抑制;腸道黏膜機械屏障受到損傷,腸黏膜縫隙擴大形成“腸漏”——產生的后果是,食物中的防腐劑、色素、香精等化學品以及沒來得及消化的蛋白質會通過黏膜縫隙進入血液,導致生物屏障失守,引發(fā)細胞產生免疫反應,機體進入持續(xù)性低水平炎癥狀態(tài)。
“用一個例子比喻,比如刮臺風時,大家會涌進超市購買囤積米面油等生活物資。當機體處于持續(xù)性低水平炎癥狀態(tài)時,就像我們的身體刮起了‘臺風’,而脂肪就是我們機體的‘米面油’,是災難來臨時的重要儲備。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肥胖是機體自我保護機制的體現。所以,是腸黏膜屏障的損傷在一定程度上誘發(fā)了‘喝水都會胖’?!?/p>
而“不吃就受不了”的形成機制也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朱翠鳳提到,這種對進食的強烈渴望產生于進食過程中產生的愉悅感,而這種愉悅感某種程度上也是由于腸道菌群失調所致。
“失調的菌群通過干擾β—羥基丁酸、γ—氨基丁酸等關鍵神經遞質的分泌,同時抑制瘦素這種‘飽腹信號’的表達,反而刺激食欲肽等‘饑餓激素’大量釋放。”朱翠鳳解釋稱,“就像糖尿病患者明明血糖很高卻仍渴望甜食一樣,肥胖患者的食欲失控也是一種代謝紊亂的表現。由于胰島素抵抗的存在,身體細胞實際上處于能量饑荒狀態(tài),這種矛盾現象正是腸道菌群失調導致的神經內分泌紊亂”。
結合腸道菌群失調在肥胖形成機制中的研究,朱翠鳳團隊提出以修復腸黏膜屏障為核心的肥胖治療方案。
該方案首先著眼于腸道屏障功能的整體修復。通過調節(jié)腸道菌群平衡,同步改善機械屏障和生物屏障功能,為后續(xù)治療奠定基礎。在此基礎上,重點調控“腸—桿軸”,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炎癥;重點調控“腦—腸軸”來調控食欲;重點調控“腸—脂肪軸”白色脂肪酸的轉化。這三種機制均以腸黏膜屏障作為切入口。
具體如何調節(jié)腸道菌群平衡?朱翠鳳提出了“精準抑增、定向補缺、功能調控”的靶向菌群體重管理方法。
“精準抑增”指通過基因多態(tài)性檢測看患者缺哪一樣有益菌,增加了哪一樣有害菌,再通過基因調控方式抑制這些有毒有害的菌,增加有益的菌。
“定向補缺”則是通過補充相關的益生菌來調節(jié)炎癥,改善腸屏障功能。目前臨床中主要使用的益生菌包括AKK菌和嗜酸乳桿菌等。
“功能調控”是指通過補充一些幫助患者改善食欲、降低炎癥的功能菌,來達到從發(fā)病機制出發(fā)的有效調控。未來這一方法或還能應用到肝臟保護、心血管保護等領域。
“通過靶向菌群的調控手段,我們首先實現能量代謝的調節(jié)。另外盡量減少炎癥細胞因子的產生,改善身體的炎癥狀況,這是實現調控的核心機制。”她補充道。
根據一項朱翠鳳團隊參與的臨床研究,該研究選取BMI(體重指數)在24~27.9(超重)和大于28(肥胖)且伴有高脂血癥的受試者,這些受試者在為期7天的洗脫期后,被隨機分組并分別給予復合益生菌制劑或安慰劑。試驗期間,受試者每日餐后服用一次研究產品,并嚴格控制其他益生菌、乳制品的攝入。
研究結果顯示,經過10周干預后,益生菌組在體重管理、代謝指標、炎癥狀態(tài)等多項指標方面呈現顯著改善。該研究為腸道菌群調節(jié)在肥胖治療中的應用提供了高級別循證依據,證實特定益生菌組合可通過修復腸黏膜屏障、調節(jié)食欲信號、改善代謝紊亂等多重機制,實現安全有效的體重管理。這一發(fā)現為臨床肥胖干預提供了新思路。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49883590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