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0-24 22:30:39
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對《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情況的報告》進行分組審議的過程中,就如何進一步開展好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建議,比如充分發(fā)揮社會組織的作用、設立公益訴訟基金賬戶、將地方政府違法違規(guī)融資投資造成的金融風險等列入公益訴訟檢察工作范圍等。
每經記者|李可愚 每經編輯|陳旭
10月23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上,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作了《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情況的報告》。
報告介紹,公益訴訟檢察制度從頂層設計到實踐落地,從局部試點到全面推開、健康發(fā)展,形成了公益司法保護的“中國方案”,受到廣泛關注。報告披露,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公益訴訟案件21.47萬件,辦理訴前程序案件18.76萬件、提起訴訟6353件。
10月24日上午,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就《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情況的報告》進行分組審議。在審議過程中,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就如何進一步開展好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建議。
圖片來源:新華社
在分組審議過程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鄭功成表示:“報告中提到社會組織提起公益訴訟檢察案件并不多,只有80多件,占整個訴訟案件的百分之一點幾。”
鄭功成表示,目前社會組織不能很好地進入到公益訴訟活動中,顯然是一個短板。他就此提出建議稱,希望能夠有一些具體的措施推動社會組織參與公益訴訟,比如環(huán)境保護、食品安全等方面,應該充分發(fā)揮社會組織的作用。如果各級檢察機關能夠支持、引領社會組織在公益訴訟方面發(fā)揮作用,等于又增加了一支維護公益的重要力量。
羅毅委員針對完善公益訴訟制度提出了兩點建議:
一是組建公益訴訟專家?guī)?。針對公益訴訟案件涉及領域廣、調查取證難、鑒定評估貴等問題,建議自上而下組建公益訴訟專家?guī)?。公益訴訟專家?guī)烊藛T從各行業(yè)專家學者中選拔產生,在相關案件辦理當中擔當“外腦”的角色,協助檢察官就證據和事實爭議提供科學論證、技術認定和專業(yè)意見,為檢察機關辦理公益訴訟案件提供專業(yè)支持,進一步提高公益訴訟專業(yè)化水平。
二是設立公益訴訟基金賬戶,在財政部門專門設立公益訴訟基金賬戶,用來儲蓄公益訴訟專項基金,公益訴訟基金來源可以是公益訴訟的賠償款項、政府的資金投入、社會對保護公益的捐助及公益侵權人依照相關規(guī)定依法繳納的費用等,比如排污者依照相關條例繳納的排污費,該基金主要用于公益訴訟案件鑒定費的支付、受損害公益的修復等。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徐紹史建議,未來要加強制度規(guī)范建設。他表示,公益訴訟檢察是一項全新法律制度,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只是做了原則規(guī)定,“兩高”雖然出臺了司法解釋,但也只有27條,也是比較原則的,實踐中還是有一些理解和適用上的分歧。
下一步還要根據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加強研究,出臺完善相應的規(guī)則,并加強對基層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指導。同時,與之相關配套的法律制度有哪些需要補充調整完善,也需要進一步梳理研究,提出可行的方案建議。
在分組審議過程中,不少常委會組成人員還就下一步全國檢察機關在推開公益訴訟檢察工作中重點關注的領域,提出不少建議。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表示,2017年以來,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積極參與藍天、碧水、凈土保衛(wèi)戰(zhàn),為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zhàn)作出積極貢獻。
他建議,下一步將地方政府脫貧攻堅以及未來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方面的失職瀆職、違法違規(guī)融資投資造成的金融風險等列入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范圍,為打贏精準脫貧和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zhàn)貢獻力量。這一公益訴訟檢察工作范圍的拓展,也必將有力推動我國法治建設領域的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