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6-08-04 14:50:47
僅6月消費者就從英國基金當中撤出了35億英鎊,它們流入了亞洲市場?
每經編輯|蔡雅蕓
(本文原載于微信公眾號“邦地產”Real-estate-circle)
如果金融危機爆發(fā),最慘的是股市?
NO。NO。NO。英國的故事告訴我們,樓市才是最慘的!
本來英國脫歐這件事已經慢慢從我們的視野中淡出了。
但是要知道,“蝴蝶效應”這個東西還是很可怕——千里之外的一點點動靜,都能對你我生活帶來很大影響。
怎么說呢,具體是這樣的:
基金大規(guī)模撤離
根據外媒援引Investment Association數據報道稱,英國公投決定脫離歐盟,帶給投資者的恐懼,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還多得多。
HargreavesLansdown的數據就顯示,僅6月份,消費者就從英國基金當中撤出了35億英鎊(46億美元)資金,這一規(guī)模可遠2008年10月份(超雷曼兄弟破產后)錄得的4.93億英鎊。
你還記得嗎,早前英國就有6大地產基金已經暫停了贖回,涉及投資者資產高達148億英鎊。因為撤回的人太多,基金公司已經無力支付,再不暫停它們就不得不拋售所持房地產來籌資應對了~~
英國新首相May才表示,英國在本年內不會啟動正式脫歐的article 50條款,離英國正式脫歐至少還有三年。
但英國房價可不聽這些,根據Savills的最新報告,早在脫歐公投之前,倫敦最中心區(qū)的房價就已經到了18個月來的低點。
從今年4月1日起英國印花稅調整,倫敦中心地區(qū)的房價就降了8%,同時整個倫敦的房價降了1.4%。在七月底的時候,在倫敦30個最中心的區(qū)域里,成交數量較公投前下降了18%,較1年前下降43%。
澳洲打起了算盤
好了,英國在經歷考驗,但另外一個國家卻偷笑了,它就是一直想從海外投資中分一杯羹的澳洲。
澳洲一直認為,英國脫歐會激發(fā)澳洲人的思鄉(xiāng)心情,他們很多人會渴望借此機會逃離“霧都”,回到自己陽光燦爛的祖國。
確實,脫歐之后,英國對海外移民的吸引力大幅下降。麥格理(Macquarie)銀行也認為,澳洲未來兩年內的實際居住人口,年增長率額外會提高0.5%個百分點。
這主要是因為澳元匯率在近期持續(xù)走強,兌英鎊就尤為如此,澳洲人在英國打工的吸引力會逐漸減弱;而且“脫歐”之后英國經濟增長預期下調,也會相對提高澳洲就業(yè)市場的吸引力。
這樣一來,澳洲的住房需求就會被刺激,悉尼嚴重供大于求的公寓也有了出路。
誰知資金奔向了亞洲和美國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
在公投后的一個月,MSCI世界指數已迅速回升至公投前水平,若單看環(huán)球基準指數僅上升1.2%的表現,雖然可能會忽略股票回報存在重大的區(qū)域差異,但可以看出“英國脫歐”對不同地區(qū)和行業(yè)板塊的不同影響。
我們能看到,在過去一個月,資金從歐洲流出,轉投向了美國、亞洲及新興市場。
在過去的兩周,美國交易所掛牌股票基金共吸納了184億美元資金流入(兩周內歐洲的股票基金共錄得120億美元資金流出)。
自7月以來,外資對亞洲投資興趣明顯增加,在截至7月15日的一周內,亞洲市場的外資凈買盤總額達51億美元,創(chuàng)了自2014年4月以來每周外資凈流入亞洲股市金額的新高,相對今年上半年外資凈流入亞洲股市的220億美元總額,外資流入速度大幅提升。
尤其是房地產板塊。
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連續(xù)兩年的調查顯示,中國人是美國住宅最大的國際買家:從2015年4月到2016年3月,中國人購買了29195套住宅,耗資總額約為270億美元。
但在過去的一年,中國投資人已經在逐漸退出美國市場。
《2016年美國住宅市場的國際活動概況》就表明,包含國際客戶在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間在美國的購房數據,發(fā)現外國買家購買了價值1026億美元的住宅,但比上一年的調查減少了1.3%。
相反,亞洲尤其是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卻是如火如荼。
圖片來自中國指數研究院
中國100個主要城市的房價上,有66個都在漲,同比上漲12.39%。
盡管國內房地產正在“抑制資產泡沫”,市場分化比較嚴重,但“一城一策”的調控逐步成型,政策對“地王”的監(jiān)管加強,穩(wěn)房價、去庫存,整體也將保持平穩(wěn),風險大幅降低。
同時,隨著人民幣不斷國際化以及今年10月將正式加入SDR,如此,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替代性增強,那么用人民幣衡量的資產價值就會得到保障。
有沒有發(fā)現,最近半個多月,人民幣一直在穩(wěn)穩(wěn)上漲,人民幣兌美元最新中間報價已經來到了6.6195元。
很明顯,人民幣抵抗金融風險的能力越來越強,中國資產受國際資金歡迎也是理所當然,而中國資產中的“大頭”之一房地產大有機會。
*文中觀點為作者評論,和邦地產立場無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