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1-29 01:15:46
筆者認為本周末應該仍有降準可能,故投資者也不宜過度殺跌,不如扛過周末再看。股指在一個月中打了七八折,股價普跌四成,腰斬者也是不計其數,這個時候就算不敢加倉,但再去殺跌頗不明智。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本周四A股再跌,截至收盤,上證綜指大跌2.92%至2655.66點。其余股指跌幅更大,基本在4%以上。滬指跌幅相對較小的主要原因是中石油又奮力護盤。
隔夜外盤先漲后跌,上漲是因為市場猜測美聯(lián)儲或將釋出“明顯偏軟”論調,其后的下跌是因為美聯(lián)儲利率會議雖作出了偏軟表態(tài),但并“不特別軟”,美聯(lián)儲甚至并沒有完全排除3月份加息的可能。正因如此,消息明朗后美元基本上沒跌。
在我們內部,有一則消息可能壓制了股指,這就是有外媒稱“中信銀行去年發(fā)生9億至10億元騙取票據承兌案”。這樣的消息明顯對大盤不利——縱然是謠言,即便事后能得以澄清。
這條消息有些詭異,因其恰好于大盤處于反彈關鍵時點拋出。個人認為,就算報道所說事情全是真的,那也是去年5月至7月的事,這個時候拿來說事顯得有些“居心不良”。
當前市場是杠桿市,只要往下跌,不管這個下跌有無道理或是否純屬意外,融資客就有可能被擠出,且其歸還的錢暫時不太可能再流回市場。這個特征在兩次熔斷時可看得相當清楚,明明熔斷叫停了,但股指再也無力返回。
央行幾乎天天在注入流動性,周四盤后,央行又釋出了將進一步釋放流動性的信息。希望該信息能有助于股指回穩(wěn),不過筆者認為,當幾乎人人均知我國存準率過高的情況下,央行實在是沒必要藏著掖著。也許央行的邏輯是想減弱人民幣貶值壓力,但這種做法未必就真能緩解壓力。
筆者認為本周末應該仍有降準可能,故投資者也不宜過度殺跌,不如扛過周末再看。股指在一個月中打了七八折,股價普跌四成,腰斬者也是不計其數,這個時候就算不敢加倉,但再去殺跌頗不明智。
下周為節(jié)前最后一周,由目前大盤嚴峻現(xiàn)實看,未來或還得對抗層出不窮的爆倉案,還得對抗隨時爆出的傳言及謠言,再度出現(xiàn)劇烈波動的風險仍不小。當然了,混亂中也會存在著一些短線機會,但這一般只適合短線高手,并不屬于絕大多數普通投資者。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每經投資寶”微信公眾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